在刑事案件中,每一个细节都可能关乎当事人的命运,而专业的法律辩护,往往能在复杂案情中找到关键突破口,为当事人争取合法权益。近期,笔者在代理的一起走私普通货物案件中,通过对案件细节的精准把控和法律逻辑的严谨论证,成功为当事人争取到取保候审,让司法的温度在程序正义中得以体现。
案情回顾:财务人员卷入走私案的困境
本案当事人是一家公司的财务人员,因公司涉嫌走私普通货物罪,与担任法定代表人的哥哥及其他职员一同被海关缉私局刑事拘留。突如其来的变故让整个家庭陷入焦灼——作为普通财务人员,她从未想过自己会与“走私”这样的重罪产生关联。
接受当事人家属委托后,我们第一时间介入案件,通过会见当事人、梳理案情,逐渐厘清了关键事实:当事人才入职公司不久,任职时间短,日常工作仅为登记订单、按高层指令支付货款,拿着固定工资,与公司业绩无任何挂钩。更重要的是,她对公司涉嫌走私的行为毫不知情,公司高层从未向其透露过任何相关内情。
辩护突破:从“关联”到“无责”的逻辑论证
基于对案情的深入了解,我们围绕“主观无故意、客观无行为”两大核心展开辩护,形成了条理清晰的取保候审申请理由:
其一,主观上无犯罪故意。走私普通货物罪是故意犯罪,要求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违反海关法规、逃避海关监管。但本案当事人作为基层财务人员,日常工作局限于基础财务操作,对公司核心业务的违法性毫不知情。即便法定代表人是其哥哥,也无证据证明她知晓走私内情——亲属关系不能等同于共同犯罪故意,法律上的“单独个体”地位决定了她不应为他人的秘密行为承担责任。
其二,客观上未实施犯罪行为。入职时间短、工作内容单一、薪资与业绩无关,这些事实足以说明她并非走私行为的参与者。她既无决定公司业务的职权,也未接触过走私环节的核心操作,仅仅是按指令完成基础性工作,其行为与走私犯罪的实施没有直接关联。
其三,社会危害性与取保条件兼具。当事人一贯遵纪守法,无任何违法犯罪前科,此次涉案属于偶发情况;涉案罪名并非暴力犯罪,结合其在案件中的角色,取保候审后无再犯风险;更重要的是,她归案后始终如实陈述,积极配合调查,展现出良好的悔罪态度和配合意愿。
辩护成果:取保候审彰显司法理性
笔者将上述论证整理为详细的取保候审申请书,结合《刑事诉讼法》关于取保候审的法定条件,明确提出:当事人不符合犯罪构成要件,且具备取保的全部条件。当事人父亲也主动提出愿意缴纳保证金或提供保证人,确保其随传随到。
最终,海关缉私局采纳了笔者的意见,依法作出取保候审决定。当当事人走出看守所,与等候在外的家人相拥时,我们深刻体会到,法律的正义不仅在于惩罚犯罪,更在于保护无辜者的合法权益,让每一个人都不因“关联”而被轻易定罪,不因身份而被忽视个体责任。
结语:专业辩护,为权益保驾护航
这起案件的办理再次证明,刑事案件中,“细节”与“专业”是辩护的生命线。无论是对主观故意的精准辨析,还是对客观行为的细致拆解,都需要基于法律条文和案件事实的严谨论证。作为法律工作者,我们始终坚信,每一个当事人都有获得公正对待的权利,而律师的职责,就是用专业知识和认真态度,在法律框架内为他们争取应有的权益,让司法的光芒照亮每一个案件的细节,让正义既不缺席,也不偏倚。
【龚震亚律师,上海刑事辩护律师,电话18301725408】回到首页

